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天空之镜

第二章 盐湖的1997年

“同志们,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,香港回归了,它终于回到了我们祖国的怀抱……”盐厂厂区的大喇叭广播着,厂子里里外外都听得清楚。

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下手里的活,朴实的脸上露出的笑容,紧接着一阵阵雷鸣的掌声,没有摘掉手套的工人们,一鼓掌,白花花的盐粒就开始飞扬,弄不好扑了对方一脸,大家笑的更开心了,索性大家扬起顺手的盐,在这片白花花的星辰下,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,欢呼声早已盖过了机械的轰鸣。

盐湖厂外工作的采盐工,侧耳听着大喇叭,踩着一双双黑色的胶皮雨鞋,在盐湖里慢慢的走着,他们抬起黝黑的脸,看了看太阳,脸颊的高原红更明显了,那从心底流露出的笑,那么纯真。

而今天,不仅仅是香港回归祖国,对盐湖来说,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。

随着一声火车的汽笛,众人在沉浸的喜悦中一同看向不远处,那是望不到边际的寸轨,一直延伸到盐湖深处。一辆生了锈的铁皮火车缓缓驶来,浓黑的烟冲破盐湖的白昼,轮毂在寸轨上**,发出刺耳的声响,随着轮毂的震动,寸轨两侧的卤水四溅。这条寸轨直到运输仓库,火车开始减速,慢慢的向仓库驶去,今天是它最后一班作业。

今天之后,盐湖的采盐和运输方式,将迎来一个新的转变,这全得益于盐湖边上一个被帆布笼罩的大家伙。

燃油机的声音渐弱,沉重的大铁门封存,众人欢呼!

老厂长拿着一个锥形的铁筒子(以前的土喇叭)站在铁门前,“同志们,安静一下!安静一下!”

大家安静下来。

“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,我跟大家一样的高兴,是个大日子!也是我们的大日子!”老厂长激动的说,“就在刚才,青海号盐车正式入库封存!二十年以来,它跟着我们出去采盐、运盐,厉害得很!可现在,它的使命完成了,它进到仓库里了,这并不是对它的封存,我想在若干年后,它依旧会以另一种形式,出现在大家面前。”

“今天你丈人的心情好呗?”工人队伍中,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站在一旁,调侃起李海青。

李海青一听,脸立马就红了,急忙解释开,“啥丈人啊,现在还不确定呢,别胡说。”

“娶上厂长的丫头,你福气。”

“海青,你就别谦虚了,你看我们大老远知青下乡,基本上就在这里扎根建设大西部了,有事业有家庭也是正常的。一转眼,我们来到青海也差不多四年了。”

李海青没有说话,这位工友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,上完高中后,他便和大部队来到青海茶卡知青下乡,一腔的热血还在,建设大西部的热心还在。而正在讲话的老厂长,就是他未来的丈人,也是他现在对象央金的阿爸。直到来到茶卡的第二年,他没想到远在山东的爸妈也来了,如今在盐厂谋一份工作,陪着他。

又一阵欢呼声,将他拉回到现实,李海青也跟着鼓起掌。

老厂长接着说道,“准备开始!”

几十名盐工上前,走向那个罩着帆布的大家伙。众人在“一二三”的喊声下,将帆布扯下来。眼前是一艘中型的机械化采盐船,这里的人常年生活在高原,根本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过船。

帆布一扯下来,大家都一拥而上。

也自此,机械化采盐在茶卡盐湖正式开始。

黑漆的船身,透着柴油的味道,船身底部是用寸轨临时搭建起来的滑道,站在这个大家伙底下,几乎是上不见顶。几辆大卡车早已准备就绪,在船头挂好了钢索,随着头车按响了喇叭,几辆车一起使劲,船有了丝毫的移动。

老厂长见状,径直跑到船头,抓着铆钉,一个劲的往前。大家也不闲着,全都跑到船身两侧,用尽全力将船推起来。采盐船入水一多半,船头驾驶舱探出一个脑袋冲着大家道,“好了,离远些!”

螺旋桨转动,采盐的铁轮成了助力,慢慢的,整船都到了盐湖中,它晃晃荡荡,飘忽不定。

只听发动机作响,它逐渐平稳了,结实的停在了盐湖上。

“好好!好!”李海青忍不住的鼓掌,眼含热泪。

“从明天起,我们的采盐船就正式投入使用了!增产增效,勇往直前!”老厂长喊着口号。

“增产增效,勇往直前!”大家伙一遍遍的喊着口号,盐湖之畔,李海青经历了这头一番的喜悦。

老厂长看了一眼正在激动的李海青,正巧两人眼神相对,老厂长没有说话,海青心里不知所云。

金色的夕阳毫不吝啬的将最后一抹晚霞给了盐湖,在地平线上透着云层发散的金光,趁着盐湖浑浊的卤水,就像是一笔水彩。

今天是好日子,厂子放了半天假。早早吃完饭的李海青独自来到盐湖边,跟爸妈一起来到这儿的四年时间,他已经习惯了。他微红的脸,在夕阳下更上了颜色。盐湖边缘的不远处有一条土路,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了过去。他是喜悦,或是忧愁,老厂长的眼神让他不安,可这一次,他想真正的追求一份爱情。

三年前,父母的突然到来,让他不知所措。他深知是父母不放心自己,陪着自己来这里。可在山东老家来说,归根到底还是担心自己的亲事,和自己一边大的同学,从高中毕业后没几年就开始筹办婚礼了。而如今的李海青,只是动心了,便动的彻底,也让父母放心。

“叮当当……叮铃铃。”盐湖的傍晚,对李海青来说,这是最愿意听到的声音。

土路的尽头,眼前从模糊到清晰,她来了。

一身藏袍,梳着两个长长的马尾,深红色的脸颊。头发有些蓬乱,李海青知道,她这趟又辛苦了。

她,是央金,在盐湖负责往西宁运盐,而那个时候,来回十多天的路程,一袋袋茶卡盐只能通过驼运的方式。

这支驼队是央金的,每半月的这时候,李海青都会算好时间。

他在晚霞中发呆,直到听到这清脆的驼铃。

见到她的那一刻,所有的疑虑都消散了,这一刻,他只为见到她,就足够了。

“海青!”央金扔下缰绳,远远的向海青跑去,“你怎么又来了,晚上冷的。”

冷?海青都习惯了,他更在乎的她。

海青一把拉起央金早已冻得通红的手,放在嘴边呵护着。

驼队同行,都是和央金关系不错的藏家女孩,大多都未出阁,看着央金和对象如此腻歪着,一个个识趣的拉着骆驼走开了。

“你的骆驼你自己牵。”

央金打了一个招呼,她深情的看着海青,“我去西宁的时候,说香港要回归了?大城市的人号热闹啊,都在庆祝。”

李海青说,“这里也一样,还有,你阿爸说了一件大事。”

央金顺着海青的眼神看去,采盐船正停在盐湖中。

央金的眼睛放光,“今天它也来了!早就听阿爸说过,这个月会把它用上,这么快。太好了,这要啥时候,运盐也能发展起来,就好了。”

李海青看了一眼央金的骆驼,他明白,从茶卡到西宁市将近三百公里的路程,央金不知道走了多少遍,驼运盐,已是最古老的方式了。茶卡的盐在未来市场上要站住脚跟,硬件软件都得跟上,也因此,李海青下定决心,一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轰动的事业来!

“走,咱们回去吧。”

央金跨上了骆驼,李海青牵着骆驼,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央金。

往日的忙碌和奔波,仿佛在这一刻,便的释然、惬意、安静……

夕阳羡慕这对人儿的情愫,在深夜前留下了最后一丝余光。泛黑的湖面上,被勾勒出的金色,一对人儿的剪影和一只骆驼,慢慢的,踏着盐湖下的土地,步步向前。

央金唱起一曲藏歌,这般天籁,为今晚的夕阳,做最后的告别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